作者|李禾子
如果问什么是现在年轻人最痴迷的线下娱乐形式,剧本杀一定不能没有姓名。
这一普遍被认为是由2016年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带火的游戏,发展到目前行业规模已突破百亿。疫情前的2019年,线下剧本杀迎来爆发,央视财经报道2019年全国剧本杀实体店数量由2400家飙升至12000家;而到2020年,尽管遭遇疫情,工商登记显示国内共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依然超过31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达63%。
简单来说,剧本杀属于真人角色扮演游戏,也可以理解为是有剧情的狼人杀。玩家需要全程围绕剧本,分饰剧本中的角色,其中通常会包含一名“凶手”。在游戏主持人的引导下,玩家需要围绕剧本中的案件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挖掘证据并破解凶手的作案动机和手法,最后找出“凶手”。
因为游戏规则的设计,剧本杀通常会带有悬疑色彩。而这一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一方面在于包括“凶手”在内的所有玩家在游戏开始时并不知道谁是凶手身份,需要随着剧本推进抽丝剥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剧本杀的规则,可以变换套入无穷多的剧本,玩家可以体验多种多样的故事。
而这些体验都发生在线下——在一个人人都已“线上化”的年代,为什么一个线下的亲密互动的游戏又开始受年轻人欢迎?
剧本杀的众多玩法
从2016年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到现在,剧本杀已经慢慢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玩法形式。
蚊子第一次体验剧本杀的场景是在一个类似会议室的房间,所有玩家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每人发一本对应角色的纸质剧本,在游戏主持人的引导下一步步推进剧情。她还记得当时剧本的主题是一起电梯杀人事件。
“可能因为我是双鱼座,慢慢会沉浸到剧本当中,脑子里一直画面感极强,还蛮害怕的。”蚊子向品玩说起她第一次玩剧本杀时的感受。她供职于一家电商平台,一次一家线下剧本杀供应商找来,希望可以在他们平台推广自家的剧本杀,顺便给了他们一些赠票,这成为蚊子入坑剧本杀的开始。
不过虽然感到恐怖,这次体验却让蚊子觉得意犹未尽。
类似这样桌游式的剧本杀玩法相对简单,只需要玩家做口头表达,以及一些简单的搜证。在玩过几次这类剧本杀后,蚊子发现了另一种进阶版的剧本杀——类似于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的结合,是在一个室内搭建的空间更大的实景中,玩家可以换上相应的服装,在更逼真的搭景中进行活动搜证。
“我们女孩子会在意哪个剧本的衣服更好看,因为这些衣服平时比较不太会穿到,打扮也是一个乐趣。”对于蚊子来说,这类实景剧本杀最吸引她的部分恰恰在于可以换装。古装宫廷题材的剧本杀是她最喜欢的一类,因为“裙子穿起来很飘逸”。每次游戏结束,蚊子和朋友们都会让店员帮忙拍几张美美的合影。
不过蚊子和朋友们玩得最多的剧本杀,来自一款微信小程序里。它可以在线上挑选剧本创建规则,线下游戏。
小程序的好处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能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可以边玩边吃,也蛮有意思的,算是一个聊天的话题。”蚊子告诉品玩。她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旅行,在酒店房间玩一个同样是以酒店为背景的剧本,“酒店里灯光都很昏暗,玩着玩着就觉得很吓人。”虽然已经在剧本杀游戏里“身经百战”,但那天的场景还是把蚊子吓得不轻。
随着剧本杀产业逐渐形成,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创新的剧本杀玩法。今年25岁的星宇回想起去年在海口团建时的经历,依然觉得很有趣——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海口有名的景点冯小刚电影公社竟然也推出了剧本杀。冯小刚电影公社占地面积有93万平方米,是以民国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剧本杀的设置让整个景区都成为了游戏场景。
星宇向品玩描述,景区内的街道上会有很多穿着民国时期服装NPC(注:非玩家角色,即角色扮演游戏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来告诉游客下一步的任务,整个游戏也会有许多队玩家同时参与,共享一个场景。“景区里很大,我们就顺便逛顺便在里边搜证,边玩边拍照,饿了还可以在路边先吃个饭嗦个粉,就还挺滑稽的。”星宇说。
社交才是目的
比起在剧本杀中扮演一个好人,已经熟悉游戏玩法的蚊子现在更期待能抽到凶手的角色,“凶手比好人更难当,但如果能骗到好人最后不让好人怀疑自己,就会很有成就感,游戏体验也更丰富。”而随着对剧本杀越来越得心应手,蚊子也开始尝试着去组局,号召大家一起玩。
有一次,蚊子和朋友们想撮合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专门攒了一个剧本杀局,叫大家来玩。尽管最后并没有撮合成功,但蚊子和朋友们还是会不时回忆起这段有趣的经历,“最后没成啊真的是头疼!”
对蚊子来说,剧本杀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无聊时候消磨时间——在她四年前刚来到所在城市的那段略显苦闷的阶段,剧本杀成了她迅速结识新朋友的催化剂,并且见证了她和朋友们友情增进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采访者都向品玩表达了同一个相似的观点:去玩剧本杀的目的是为了社交。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很多年轻人的“附近”概念正在消失的担忧。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由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深,正在慢慢失去对周遭人事物的感知,项飙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年轻人有的时候只关心自己,有的时候又会去对离自己距离很远的宏大事件做评论,但是他们对中间一层的“附近”往往是没有兴趣的,“附近”正在消失。
对于很多玩剧本杀的年轻人来说,剧本杀的作用正是为了填补这一正在消失的“附近”。
在某互联网大厂供职的星宇最初接触到剧本杀,便是出于想认识更多人的目的。“我当时甚至都还不知道有剧本杀这个东西。”星宇告诉品玩,当时他所在的部门刚好从别的公司调来一个“特别会social的”新同事,“有一天新同事跟我说, ‘周末有之前的同事约我,凑了一个互联网人的局,玩剧本杀,你要不要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个有15个人参加的巨型剧本杀局。”
星宇玩过的所有剧本杀几乎都是像这样和朋友的朋友或是熟人一起,大家会提前约好时间一块去剧本杀店里挑剧本、选服装。对星宇来说,玩剧本杀时能从对手机电脑的重度依赖中短暂逃离,已经是最好的放松。
不过对23岁的雪瑶来说,玩剧本杀很多时候却没那么“幸运”。因为身在一家事业单位的关系,她的同事大都比她年龄大很多,而且很多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在选择团建目的地的时候,往往不会像一些年轻人居多的公司那样去玩剧本杀,而是更多会找适合带小孩去的地方,比如到郊区的农家乐去。
听说有人在玩剧本杀时成功找到了男/女朋友,“母胎solo”了20多年的雪瑶一直都想去尝试。只是横在她面前的,总是难凑够的人数和不合适的时间。当得知家附近的一家剧本杀推出了拼场服务时,她终于可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踩过的“雷”
尽管剧本杀承载了很多人线下社交的需求,但某些游戏里,玩家还是会有踩雷的时候。
抛开所有的规则,真正决定一个剧本杀是否好玩的,终归还是剧本写得好不好。玩到后来,蚊子时常会感觉剧本杀好像“好的本子越来越少了”。她已经基本摸清了大部分剧本杀的套路——经过两轮搜证以后,就可以基本判断得出自己是不是“凶手”,“这个时候,知道自己没有嫌疑的就会非常笃定,知道自己有嫌疑的,就会疯狂的去洗脱”。
在蚊子看来,这种套路在一些线上剧本杀小程序里体现得尤其明显,“你会慢慢知道它大概会设计哪些坑什么的,玩多了以后其实就没有那么有趣了。”蚊子越来越体会到,剧本杀游戏里“一个好的剧本太重要了”。
故事变得没有新意可能只是剧本杀玩家们的众多感受之一,现在整个剧本杀行业还面临着内容监管层面的问题。
在今年4月底的一则新闻中,报道称广西南宁的一名男性玩家玩恐怖主题密室逃脱,自称因好奇碰触“女鬼”铁链道具被咬了两口,当事演员称,因为光线昏暗无法判断男子的动机,为了自我保护才作出咬人反应,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是男子“咸猪手”在先。而在去年,时常也会见到诸如“男孩在玩剧本杀的密室逃脱时被吓到住院,一度昏迷”,“女性拼单玩剧本杀,遭遇不怀好意的男玩家,警方调查发现店家曾对男方暗示陪玩服务”等等的报道。
也有玩家告诉品玩,自己在第一次玩剧本杀时曾遇到涉及调侃女性的剧情设计,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可能是因为我的第一个剧本没选好,导致从此以后剧本杀就好像不是很能吸引我。”
内容层面的问题需要交给商家和监管部门去解决,而对于不少玩家来说,也有需要自己去克服的问题。
尽管年轻人在试图找回消失的“附近”,但很多时候这其实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许多已经被各种手机App训练的年轻人想要逃离这些电子“圈套”,总是难免要经历思想拉扯的过程。
自认为有些“社恐”的星宇向品玩坦言,即便是现在去玩剧本杀,他对和NPC交互这件事依然会感到一丝不自在。“社恐”可能源于他在国外读研究生时的经历,因为初到国外,生活学习各方面都面临巨大的不适应,于是经常会靠打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慢慢忽视了和现实中身边人的相处。
“剧本杀和玩游戏还不一样,游戏中的NPC你就是知道他们是没有感情的,他们的程序是被设定好的,但剧本杀是活生生的人在和你互动。”初玩剧本杀时,星宇一度想拒绝与NPC的互动。他现在都清楚地记得一个场景,当时和他一起去的玩伴以为玩剧本杀需要去激怒NPC,于是就去狠狠地撞了NPC一下,“撞上去看着还挺疼的,我感觉那个NPC有点生气,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冒犯,我真的不太能接受。”
虽然依然需要适应,星宇现在“社恐”的症状已经好了很多。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社恐”而放弃能和朋友们一起相处的机会,只觉得自己“不能再宅着了”。
(文中蚊子、星宇、雪瑶均为化名)
原标题:当我们痴迷剧本杀时我们在痴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