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过去三十年,全球的信息化发展之快,变革了我们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批量展开,根据转型的不同需求和进度,通过相关成熟度模型来帮助其了解自身数字化发展程度呼之欲出,各行各业需要以此找出短板弱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为此,记者就中国数字化转型现状、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等话题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以下简称为“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以及业界专家和从业者。
双曲线+一个标准+六大能力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双曲线、企业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要求等一系列成果。
据了解,作为第一个成果,“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双曲线”是中国信通院首次发布该转型发展曲线。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双曲线”即转型者曲线和赋能者曲线,其清晰描绘现阶段数字原生程度不同的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
双曲线显示,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低的企业,往往遵循转型者曲线路径,现阶段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有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但其中有些转型比较快的企业,达到一定水平后将转变为赋能者;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多的是赋能者的角色,目前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自身的数字化发展没有停止,将持续关注自身的转型,同时兼具转型者和赋能者双重身份,转型和赋能将交替发展。
第二个成果是面向转型者的《企业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针对现阶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和问题,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和IT单元等分别制定面向平台IT和业务IT的五类成熟度,以六大能力为转型目标,以六大价值百科为效能验证,每个类别都对相应能力进行衡量,并以价值百科分数进行效能验证,其中,六大能力包括云智平台化、能力组件化、数据价值百科化、运营体系化、管理精益化和风控横贯化,六大价值百科包括智能敏捷、效益提升、业务创新、质量保障、风控最优和客户满意。
第三个成果是面向赋能者的《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要求》,针对数字化服务商的全栈服务能力,从三维可信提出六大能力,三维可信包括服务可信赖、安全可信任和生态可信任,六大能力包括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治理、平台化产品、数字化服务运营、数字信任安全服务和可信兼容生态。该标准首次提出数字化生态兼容方面的能力要求,帮助数字化服务商适配多种生态环境和技术路线,促进上下游数字化生态健康发展。标准体系适用范围覆盖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研运数字化治理、客户服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多个环节数字化服务。
转型者“活”的方法论
“稍微远一点看,它更像是一个方法论。”采访中,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告诉记者,“《企业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体系还要量化到很多可操作层面。而且,我们觉得现阶段也不可能固定下来,标准本身也应该是活的,要跟互联网快速迭代,因为这个市场会变化,如果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做,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他看来,IT数字化能力建设和持续高效运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其中,“I”(IT)和“O”(Operation)也是企业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的两个关键因素,前者是指运用新一代IT技术,构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建设敏捷高效可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打造IT数字化能力;后者是指运用新一代IT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改造,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实现高效运营价值百科。
毫无疑问,“I”是基础,但何宝宏认为,要更加强调“O”,即运营的问题。“纵观各个行业,大家更喜欢建设,不太喜欢运营,因为运营很枯燥,又不容易见成效,但是,不运营或者运营地不好就发挥不出作用,那就做不到顺利转型。”
对于这套可量化的标准体系来讲,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进一步解释称,“我们把企业的平台IT能力和业务IT成熟度分成了五级。其中,平台IT分为基础保障级、业务支撑级、平台服务级、客户运营级和创新引领级;业务IT分为电子化、在线化、协同化、智能化和生态化。”
“这样就可以非常量化的来判断企业在哪一个阶段。”她告诉记者,“比如,如果企业只是一个业务支撑的能力,还没有到平台的服务能力,它可能需要在云智平台化、能力组建化补足。如果企业在平台服务这个能力,但还没有到客户运营的能力,它就需要在数据价值百科化、运营体系化和管理精细化上面补足。”
在她看来,数字经济到企业数字化的概念逐渐从宏观到微观。“企业要想做好数字化,应该看一看现在的阶段是转型者还是赋能者,但往往发展成功之后是交替发展的。虽然有些数字化原生程度较高的企业天生就是赋能者,但也在持续关注自身的转型,因为只有持续的转型才能将自己更好的技术赋能给其它企业。”
作为运营商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代表之一,中国电信也参与并通过了IOMM标准的首次评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云网运营部平台云化推进处处长陈靖翔对记者表示,“这个数字化的标准体系推出的比较及时,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转型的参考;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我们希望将自己最佳实践服务于客户。另外,通过可信数字化服务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不停的迭代来提升运营商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以满足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最终实现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
据陈靖翔介绍,如今,中国电信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传统大型央企,中国电信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从传统封闭、垂直集成的IOE架构,转变为开放、水平扩展的分布式云化架构,是业内率先实现“去IOE”的企业。其中,中国电信天翼云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能承载9亿用户的运行,包括上亿的话单算力、千万级的高并发能力等。
原标题:专家数字化转型中企业需要一个活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