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后代现状详细介绍

温兆伦 2017-10-15 09:59:23浏览次数:8572  

胡适的后代

说起胡适这个人,留给后世的人最多的印象应该是他跟白话文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作为一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他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曾经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是当时最早接受并宣扬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才使得中国大众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他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很少为人所知的胡适的后代的情况。

胡适和长子胡祖望以及长媳长孙的照片

胡适的妻子叫江冬秀,在1917年和胡适结婚。这是一场母亲包办的婚姻,胡适自己对于这个妻子并没有多大的感情,而当时自由恋爱的风气已经兴起,胡适也想过要毁掉这份婚约。但是因为他出于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胡适和江冬秀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长子胡祖望,次女斛素斐和幼子胡思杜。其中胡适唯一的女儿胡素斐在五岁的时候就不幸夭亡了,胡适对于这件事一直深感痛心和愧疚。在1927年2月,他在美国讲学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梦到了逝去的女儿,他当晚就悲痛大哭,,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自己的女儿。之后还给江冬秀写了一封信,心中说道,子女儿死去之后,自己一直忍了一年半,一直到今天才大哭了一场。信中还写到了自己当时如果能够早点请医生给她治疗,或许她就不会死了,充满了遗憾和内疚之情。

胡适的其他两个儿子命运也大为不同:大儿子胡祖望一生并没有经历太大的波折,他曾经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和台湾驻美国机构参事等职务,于2005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而小儿子胡思杜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于1957年自杀身亡,终年三十六岁。胡适的后代除了大儿子之外,其他都没有善终的,实在是一件让人哀叹的事情。

胡适的白话电报

说起胡适,那就必须要提到他和白话文的渊源了。胡适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虽然他在自己的家乡接受了九年传统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学习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之后,便立即从思想上接受了西方的这种学说。于是他开始大力提倡白话文,坚决反对迂腐繁复的八股文。有一个“胡适的白话电报”的典故可以说明他在推广白话文方面的智慧。

胡适照片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候,胡适当时在北京大学授课。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他经常对白话文大加赞赏,鼓励自己的学生多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这引起了一些喜欢文言文的学生的不满。有一次,当他在大力宣扬白话文的好处的时候,一个姓魏的学生忽然站起来气愤地对他说:胡先生,白话文难道就没有缺点吗?”胡适自然是回答没有。不过这位学生并不服气,他说白话文废话太多,如果用白话文来打电报的话一定很费钱。胡适忽然眼睛一亮,他说前几天有个朋友请他去政府工作,他没有去,于是便回了一封用白话文写的电报。于是他就让学生写一封用文言文写的电报,看看是文言文省字还是把白话文省字。

在学生们都写完了电报之后,他从中挑选了一分字数最少的电报,这份电报一共用了十二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在展示完这份电报之后,胡适说自己的电报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个“胡适的白话电报”的故事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胡适先生的聪明才智和气概风度,不禁让我们对胡适先生钦佩有加。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

说起胡适和徐志摩这两个人,相信对中国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适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是白话文的大力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而徐志摩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很多唯美极富诗意的诗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是怎样的。

徐志摩照片

胡适对于徐志摩一生的评价十分简单,他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认为在这个信仰中有三个大字,分别是:爱、自由和美。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把这三个理想汇合在他的生命中,这就是被胡适所称为的“单纯信仰”。胡适还说,纵观徐志摩的一生的历史,只不过是他追求这三个理想的过程罢了。

胡适对于徐志摩评价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准确。徐志摩的一生就是在为三个字而活。徐志摩一生钟爱过两个女人,分别是林徽因和陆小曼,为此他不惜和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因为他认为两人之间并没有爱情可言,不如趁此早日结束这段婚姻。而在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交往的时候,他写下了很多跟爱情有关的诗作,而这些诗作无不散发着徐志摩对于爱、自由和美的向往。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还是非常符合徐志摩留给世人的印象的,没有任何的溢美和贬损之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一贯的处事风格。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下面来看一下当时的著名的学术大师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胡适照片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使他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他也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他对于新文化运动主要的贡献有三点,先来看第一点: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有名的有《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谈新诗》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大力宣扬白话文的好处和优势,号召人们摒弃繁复难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适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话文写作的诗集《尝试集》,在这本诗集中,胡适抛弃了古体诗原本的种种束缚和规矩,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古体诗的白话诗,这一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贡献则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思想和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应该说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为新文化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胡适的老师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学识渊博,涉猎颇丰的学术大师。他对于近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了,这些事件对于把大众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民主自由等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适的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了。

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

先来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况。他生于1859年,是美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潮流。而在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话,那么杜威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实用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把实用主义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于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对于胡适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杜威终生推崇的实用主义也是胡适研究学问和写作的主要风格,胡适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个观点的由来就是他的老师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学说。而且胡适写文章不追求辞藻华丽和内涵深刻,而是陶让读者理解并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受他的老师杜威的影响。

胡适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里提到的只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从他深受老师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精彩阅读

阅读排行